首页 课程中心 学员作品 新闻中心 工业设计课程招募 工业设计课程招募

非标机械设计课程
  • CAD机械制图培训
  • Solidworks设计培训
  • UG应用
  • 机械制图培训
  • 机械工程师培训
  • 逆向设计培训
  • 非标机械设计
  • 数字孪生
          PLC全科精品课程
          • 西门子smart200
          • 西门子PLC300
          • 西门子PLC400
          • 西门子PLC1200
          • 西门子PLC1500
          • 西门子全科PLC培训
          • 三菱全科PLC培训班
          • 三菱Q系列PLC综合
          • 三菱FX3U/5U编程PLC培训
          • 三菱/AB/和利时/欧姆龙/倍福
          • 三菱/西门子PLC精英培训班
          • 欧姆龙PLC编程
          • 高级电工应用及实战培训
          有限元分析实战课程
          • CAE有限元分析-化工定制课程
          • CAE有限元分析—机械仿真分析课程
          • CAE有限元分析—流体分析课程
          电器自动化拓展实践
          • 上位机WINCC+组态王+项目实战
          • 博途软件应用
          • Eplan电气制图
          • DCS项目实战
          3D 视 觉实战班课程
          • Halcon机器视觉
          • 3D视觉实战班
          • 3D视觉测量
          • Halcon深度学习
          • Labview实战应用
          • CCD机器人视觉培训
          • CCD机器视觉项目实战培训班
          工业机器人实战项目
          • ABB工业机器人实操
          • 安川机器人项目实战
          • 海康AGV机器人应用实战
          • 松下焊接机器人实战
          • 工业机器人实战项目
          • 工业机器人实战项目案例
          • SCRARA机器人实战班
          • KUKA工业机器人项实战
          • FANUC工业机器人项目实战
          • 协助机器人实战
          请选择筛选条件提交筛选

          工业机器人迈向“具身智能”新时代:自主决策与柔性协作引领制造革命

          上海工博会的展台上,一台人形机器人自如地在模拟工厂环境中行走,精准地分拣物料、搬运料箱,甚至与其他机器人协作完成复杂任务,这一切不再依赖预设程序,而是基于其自身的感知、决策与执行能力。

          在2025年上海工博会的机器人展区,一台开普勒人形机器人K2“大黄蜂”在众多观众注视下,正展示其在仓储物流中的高效搬运能力。它不再只是执行预设程序的机械臂,而是能够感知环境、理解任务并自主决策的“智能体”

          这幕场景正是当今工业机器人领域变革的缩影——从孤立的执行单元转变为具备环境感知、自主决策能力的智能伙伴。


          01 行业变革:从机械臂到智能体,机器人迈入3.0时代

          工业机器人已走过两个明显的发展阶段,如今正迈入全新的第三阶段。

          第一阶段是程序化机器人时代,机器人仅能按照预设程序执行简单重复任务。

          第二阶段是自适应机器人时代,通过引入传感器和基础算法,机器人具备了一定的环境感知和适应能力。

          如今,我们正迎来第三阶段——“具身智能机器人”时代,机器人首次实现了与物理世界的深层交互与理解。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器人分会发布的智能机器人十大发展趋势明确指出,机器人正从孤立传感器向融合认知进化,从执行预设任务向自主理解与决策转变。

          这一转变不仅扩大了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更从根本上重新定义了机器人在制造业中的角色和价值。

          02 技术突破:三大核心技术构建机器人“智能体系”

          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离不开多项核心技术的突破与融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包括混合智能架构、多模态感知系统和先进运动控制。

          混合智能架构:大小脑协同的决策机制

          新益昌发布的具身智能机器人HOSON-Robot采用了创新的混合智能架构,融合了端到端模型的“直觉响应”与“快慢双系统分层模型”。

          在这一架构中,高层系统作为“大脑”专注于语义理解、任务规划与抽象决策;底层系统则扮演“小脑”角色,负责实时动作生成、闭环控制和精确执行。

          这种分层设计有效解决了端到端模型的不可解释性问题,降低了非确定性风险,使机器人既能在日常生活中快速学习,又能在高安全场景下可靠执行任务。

          多模态感知:环境理解与交互的基础

          多模态感知是机器人实现环境理解的关键。华中科技大学黄永安教授团队研发的多模态柔性电子机器人,通过集成视觉、接近觉、温湿度等多种传感器与端侧处理单元,赋予了机器人全面的环境感知能力。

          该机器人采用模块化架构与振荡驱动机制,通过组装柔性电子模块与仿刚毛运动模块,实现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卓越适应性。

          运动控制与灵巧操作:精准执行的核心保障

          运动控制是机器人精准执行的基础。新益昌自主研发的具身智能小脑控制器,基于多核异构架构的智能控制,集成运动控制、多协议通信、避障感知及远程维护能力。

          该控制器支持64组关节电机同步驱动,同步时间误差小于100纳秒,控制频率高达4kHz,为机器人在工业场景中替代人工、保障作业精度提供了稳定支撑。

          03 应用前沿:多元场景展现革命性价值

          随着技术进步,工业机器人正从传统工业场景走向更加多元的应用领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适应性与价值。

          工业制造:从单一工序到复杂任务

          在智能制造领域,机器人已从执行单一工序向处理复杂任务演进。王耀南院士研究团队指出,工业机器人已在智能视觉检测、高效磨抛、柔性精密装配和工件抓取转运等关键工序中获得应用。

          ABB在本届工博会上首发的新一代高性能大型机器人IRB 6750S,其路径精度精确到0.9毫米,重复定位精度达0.06毫米,能够胜任高精度的点焊作业。

          协同作业:多机器人系统的智能调度

          多机器人协同作业成为另一大趋势。节卡机器人展示的融合JAKA EVO AI+工业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的柔性产线,能够自主规划、完成“机器人自主组装机器人”的全流程无人化操作。

          傅利叶智能基于GRx系列人形机器人打造的工业场景解决方案,则展示了多台机器人在模拟产线中完成料箱搬运、物料传送、物料分拣全流程闭环的能力。

          安全避障:人机协作的关键保障

          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的“工业机器人多感知避障与安全人机智能系统”项目,首创了多感知融合主动防护体系,集成视觉、加速度、力矩传感,实现环境动态监测、障碍识别与冲击捕获。

          这一系统构建了“预判-规避-检测-响应”全链条防护,在复杂工况下有效解决了碰撞风险问题,为人机安全协作提供了技术保障。

          04 未来趋势:机器人技术发展的四大方向

          基于当前技术突破与市场应用,工业机器人未来发展呈现出四大明显趋势。

          感知认知一体化

          机器人分会发布的十大发展趋势中指出,机器人正从孤立传感器向融合认知进化,将突破单一模态信息的局限性,实现机器人对物理世界的全息化理解

          多模态环境感知与本体感知信息的深度融合,将形成机器人“身体-环境”的具身统一认知,从而与决策控制有机协同。

          控制架构分布式

          控制架构开始进入云边端协同部署和群体智能进化阶段。分布式云边端协同架构借助AI+5G/6G+物联网技术,实现机器人集群的知识共享与进化学习。

          在这一架构中,云端负责全局策略优化,边缘节点处理实时推理,终端执行具体任务,形成高效算力调度体系。

          本体设计模块化

          硬件模块化与软件平台化生态正在逐步形成。众为兴推出的SCR系列协作机器人,采用一体化驱控架构和模块化设计,支持正装、侧装、倒装多种安装方式,整机具备IP67等级防护能力,可在水雾、粉尘等复杂工业环境下稳定运行。

          人机协作深度化

          随着安全性不断提升,人机协作将更加紧密。具备柔性作业与自主决策能力的机器人,将不再是简单的工具,而是人类的智能伙伴。

          开普勒人形机器人K2在仓储物流、特种作业等多领域展示的能力,正是这一趋势的体现。


          回到上海工博会的展台,傅利叶GR-3C“宇航员”机器人正在演示精准分拣物料。它洁白的圆形头部在灯光下微微反光,形似探索未知世界的宇航员。

          不远处,新益昌的HOSON-Robot和节卡机器人的柔性产线也在各自忙碌。这些机器人形态各异,任务不同,但都在共同预示一个自主决策、深度协作的“具身工业” 新时代正从概念走向现实。

          未来的智能工厂,将是人类与机器人并肩协作的空间,机器人不再只是人类手臂的延伸,而是扩展人类智能与能力的伙伴

          上一篇:

          相关推荐

          • 直线模组的运行注意事项

            368

            直线模组有几种叫法,线性模组、直角坐标机器人、直线滑台等,是继直线导轨、直线运动模组、滚珠丝杆直线传动机构的自动化升级单元。可以通过各个单元的组合实现负载的直线、曲线运动,使轻负载的自动化更加灵活...

            查看全文
          • 机械设计实用计算(8)之联轴器选择

            688

            联轴器大多已标准化,选用时先根据工作条件确定合适的类型,再按设计转矩、轴径及转速选择联轴器的型号,必要时再校核其承载能力。 (1)联轴器类型的选择 应根据被连两轴的对中性、工作载荷的大小和性质...

            查看全文
          • 一位老机械设计工程师的设计心得,绝对实用!

            363

            机械设计贯穿设计、制造、使用,维护的整个过程,设计时的疏忽总会在这些方面反映出来,成功与否是很容易判断的。设计的过程中,受制造的影响很大,亦就是说好的设计是不能脱离制造的,对制造越了解,越有助于提...

            查看全文

          点击取消回复
            展开更多
            1
            点击联系客服咨询!咨询电话:0531-67600127
            0

            客官请稍后,玩命加载中!